互联网20年
1994年,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中国大陆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1996年,北京开设了中国首个网吧“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咖啡休闲结合互联网,兼具娱乐功能,“泡网吧”成为一种时尚。1997年,中国电信面向普通民众推出价格较为低廉的163网和169网,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 32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数据来自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年间,中国网民从无到有,互联网应用从只是简单的查收邮件,到现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无处不在。我们,一起经历了中国互联网的20年。
宜昌的互联网身影
尽管现在的互联网显得有那么些喧嚣、嘈杂,但1994年的宜昌,互联网只是一个高级的“名词”,是个来自发达国家的“舶来品”。而且多半只是从大城市的人在谈起这个名词。那时候谈论最多的是“四个现代化”和未来人才必须掌握的3种技术:计算机、英语、驾驶,而“计算机”是居首的。年轻人渴望透过互联网了解外面的世界,看看先进的西方国家的生活;中年人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计算机,会有大出息;老年人多半不喜欢计算机,新东西往往会解构一些传统的权威。
1995年的体育场(现在热闹的夷陵广场)一半是体育场,一半是商业城,服装鞋帽各种小商品聚集于此,但基本上还没有电脑的身影,互联网离宜昌人还是太远。
一位一直在宜昌银行系统工作的工作过人员告诉笔者,电脑在金融系统的普及在香港回归那一年开始进行,互联网及电脑在机关单位的应用开始破土萌芽。
2000年后,珍珠路上的电脑城开始热闹起来。无数对互联网渴望的年青人奔走在电脑城中,品牌机也罢,组装机也好,连上电信的电话线开始了拨号上网,虽然网速慢得惊人,大家还是津津乐道。
之后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对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及铺天盖地网吧的出现,拉近了普通宜昌人和互联网的关系,现在在宜昌街头随地拉一个人问一下,不管年龄大小,多半对互联网都有所了解。
互联网:无孔不入
9月的三峡大学还是有些炎热,学校搜狗广场上有同学给笔者发宣传单,上面写着“饿了吗?”这是一款在一线城市已经有百万级用户的APP产品,用户通过这个工具可以叫外卖,只要你饿了;10月,“1号店·宜昌站”开始上线,离宜昌人很远的电商平台落地宜昌。还有很多,淘宝网、京东商城、美团网……随着电商扩张二三线城市的脚步,宜昌人更加彻底地感受到了互联网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值得注意的是,就连很传统、壁垒极高的装修建材行业也开始有了互联网的身影。近日一家基于宜昌本地,根据不同客户装修需求,提供一条龙专业化服务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公司,湖北宜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频频出现在笔者的视线中。旗下的宜装生活网,是湖北省内唯一一家本地化的装修(建材)一体化的电子商务、资讯服务平台。从建材行业的互联网电商的发展来看,在宜昌这么一个二三线的城市能有初步的尝试和成功,多少能说明互联网在宜昌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宜昌人在自己家就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在网上查看装修知识和购买建材,来装饰自己美丽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