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典文献对中医技术传承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医古文在翻译或学习中,被错读误解,以致造成中医理论方法的偏移。糖尿病专家中医学者聂文涛认为,望文生义、曲解古文、厚此薄彼、错乱时空和断章取义是五大禁忌。
第一禁忌望文生义。在阅读古文的时候,依据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思想才解读古义。比如《黄帝内经》说“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很多人用现代汉语的的字义来理解,说成是与天地同寿,永远不死。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命到了天地所赐的时限后衰竭,在虚无与存在之间终其一生。
第二禁忌曲解古文。古人明明说的不是那个意思,为了某种需要而强行解释成某个意思,这种做法是特意违背古人的原意,叫做曲解古文。如孙思邈的“不减滋味”,一些近代中医糖尿病专家硬给解释成限制主食、控制热量。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孙思邈的原意,也导致了糖尿病营养干预方式的错误。孙氏这里“滋味”约等于膏梁厚味,不是说五谷。
第三禁忌厚此薄彼。很多当代医务工作者因为了结疟疾由疟原虫感染引起,就来盲目给中医纠错。在电视剧中,康熙大帝北征戈尔丹也感染疟疾。实际上,在蒙古大漠根本不符合疟原虫生存条件。《黄帝内经》记载的“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冷热交替病症,并非疟原虫感染。
第四禁忌错乱时空。比如“五行”理论出现的时间问题,疑古派以“之前没有记载”来说明《黄帝内经》出现在汉代,这在逻辑上是错误的。这不仅是因为《孙子》、《国语》、《尚书》等文献都有“五行”的记载。而是春秋之前的很多事件都不见文献记载,例如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以及铭文,大都不见于文献记载。所以,不能用信息社会的思维来研究上古文化。
第五禁忌断章取义。古文一般都是起首或结尾说明主旨。这一点很像当代论文开篇就是一个摘要和文章结尾有一个结论。一些研究者总是把文中的某一句话理解成全文核心,这种做法是缺乏依据的。例如《上古天真论》中有一句“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是一段话的结尾,很多读者却从之前的句子来说明全段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