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志亮:书评老人出书网《曾经沧海》 |
发布时间:2010-8-5 12:11:08 浏览次数:825 |
|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界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事件。它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诸如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歌颂和暴露的问题等。讲话对上述问题一一做了剖析,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许多作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伟大的革命斗争方面获得了新成就,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出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阮章竞的《漳河水》,孙犁的《荷花淀》等作品。在国统区,党领导下的进步文艺界团结广大作家,发挥了重大战斗作用。艾青、田间及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茅盾、巴金、老舍、沙汀、艾芜、路翎的小说以及曹禺、夏衍、陈白尘、宋之的、吴祖光的戏剧创作,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与多样化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而在这些作家中,赵树理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村,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我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赵树理小说几乎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举凡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都有描写,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二、恋爱婚姻习俗。三、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而这些山药蛋派作家们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实于农村充满尖锐复杂矛盾的现实生活,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笔下的 新生活,新人物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拔高、理想化,而是朴素、厚实、真实可信的。成功塑造了许多落后人物或“中间人物”,如小腿疼、吃不饱、赵满囤、赖大嫂等血肉丰满的形象。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而我们《曾经沧海》的作者赵德新曾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作者在本书中表达了对他的为人,他作品中那纯真朴素、干净利落的群众语言的敬佩。同时收录了在赵树理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的时候,作者应邀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即是对他的怀念和学习,同时也想澄清在赵树理研究中某些以讹传讹的事实。或许曾是在一个单位工作的缘故,作者的作品中语言平实,朴素,没有花架子,没有空话,套话,这也是作者作品一个特点之一。在《曾经沧海》一书中,第一部分是近年新作:收录了作者近些年的一些作品,有对赵树理同志的怀念的几篇文章和对出版界前辈王春同志怀念的一些文章和对家人的一些祝福。第二部分:八十忆旧,描写了作者对自己八十年人生历程的一个回顾。从抗日战争到抗日高小任教,到在新华书店工作,再到在《工人日报》社工作二十五年(其中有作者采访报道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的经历和文革期间的经历),再到在三里河上班(被任命为国家经贸委企业管理局副局长,主持企业管理研究班的日常工作),再到在医院办《中国农民报》,还有离休以后的生活,和作者对相濡以沫的老伴的夸奖,以及作者的儿女情长(对孩子们的童年的描写和怀念),以及晚霞似锦(记录了作者老年的生活),还有就是附录部分:第一是作者1979年11月7日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企业管理研究班讨论会上的发言:有关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以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几个问题;第二是作者赵德新的简历;第三是作者赵德新在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文章目录。 相信大家都看过赵丽蓉老师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如此包装》、《打工奇遇》等,还看过赵本山大叔的小品《相亲》、《牛大叔提干》、《三鞭子》、《昨天今天明天》、还有近两年很火的《不差钱》等。当然,这些小品和作家赵树理的小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想说的是,这些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之所以流传那么广,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发达外,主要就是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民的心声,表达了人民的感情,语言朴素生动,扎根于农村文化的土壤。我想这和我们常说的新农村建设是一样道理,新农村建设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流于形式,得有扎扎实实的作为,得让占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的农民及其子女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而不是让城乡差距越拉越大,让农村的孩子上完学后再在农村里呆一辈子,再让他(她)们到城市里找不到工作,做二等公民,到了结婚年龄结不了婚,孩子入不了学,看不起病,农村的老人无人养老。就像陕西作家贾平凹在其作品《秦腔》里所说:他写的是农村的现实生活。长期以来,农村是最落后的地方,农民是最贫困的人群。现在中国的“三农”概念,农业、农村、农民,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原来说的是我们是农业国家,土地供养了我们一切,农民离不开土地。现在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却剥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土地,有些是主动离开的,有些是被迫离开了,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病残。我的老家棣花村,没有矿藏,没有工业,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粮食产量不再提高,而化肥、农药、种子以及各种各样的税费迅速上涨,农村又成了一切社会压力的泻洪池。旧的东西稀哩哗啦地没了,像泼出去的水,新的东西迟迟没再来,来了也抓不住,四面八方的风方向不定地吹,农民是一群鸡,羽毛翻皱,脚步趔趄,无所适从,他们无法再守住土地,他们一步一步地从土地上出走,虽然他们是土命,把树和草拔起来又抖净了根须上的土,栽在哪里都是难活。我想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有份工作,有个家,有个爱他(她)的人,就够了。 《个人出书网》www.grcsw.com\《老人出书网》www.lrcsw.com\《学生出书网》www.xscsw.com\《家族出书风》www.jzcsw.net\《时代文化网》www.sdwhw.net\全国免长话费咨询:400-600-3236 |
上一篇:
《欣慰集》——个人出书网解析谭绍凯新书
下一篇:
这是112测试
|
|
|
联系我们 |
|
湖北品牌网编辑部 客服QQ:840573529 业务咨询电话:010-52487360 QQ:593634808 投稿、投诉邮箱:lucky.27@126.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