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出书网涂金灿:陈寅恪和吴宓的会晤意味着什么? |
发布时间:2010-7-13 17:01:23 浏览次数:1057 |
|
陈寅恪的头顶有无数的桂冠,被成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史学家”、“杰出的思想家”、“不可逾越的大师”、“教授中的教授”。而吴宓也是中国学术界的大师,其学问品德为世人推崇。1961年8月30日夜12时,71岁的陈寅恪在中山大学等候吴宓。这次相见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两位情感真挚的老友,自191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相识相交,在战乱和流利中,二人天各一方始终没能见面。他又是一个极其真挚的人,当他结识了陈寅恪,对陈寅恪的评价是:当时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越,是中国最博学的人。吴宓的这一个观点也为世人所公认,陈寅恪之学问确实是博大精深,他学贯中西,在历史、宗教、语文、考究、古典文学等领域均有很大的成就。陈寅恪的头顶有无数的桂冠,被成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史学家”、“杰出的思想家”、“不可逾越的大师”、“教授中的教授”等。而吴宓给称 “陈寅恪虽是我的朋友但其实是我的老师。”可见,陈寅恪对吴宓,也是引为知己的。 这么好的朋友,那么多年没有见面,相隔时日越长,彼此的思恋越强烈。那时,67岁的吴宓终于远道跋涉,到达了中山大学。他所见到的陈寅恪,已经双目看不见东西了,他在室内摸索着走,除外需要人扶着,面容如蜡,发白甚少。此情此景,让吴宓甚为痛心。他一是为老友的身体难过,二是为理解老友内心的隐患难过。 陈寅恪一生都在追求“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如今已受到大的障碍,以吴宓敏锐的洞察力,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他的悲剧结局。吴宓的到来,使陈寅恪非常的高兴,他的精神很好。他们自然的提到了他们的共同的朋友:王国维。王国维早已自杀身亡。这位国学大师之死,给世人留下无数疑团,许多人试图解释王的死因,而陈寅恪所解最为高明:“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成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之一人一事。”“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 陈寅恪对此解释为王国维的死也不会失去自由的精神。 陈寅恪又是一位视学术研究为最高价值的人,他认为学术研究决不能“以世俗为转移”,因此,他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地,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不谈政治”,不论时事,不臧否人物的准则,对学问有一种神圣的信仰。这些都是吴宓深知的。由此,在陈寅恪病看来,他是理解陈寅恪的。在他看来,广州不失为一个可以自由研究学问的所在。中南局书记陶铸业非常尊敬他,不仅亲自关心他的助手配置和眼病治疗,还特地关心有关人员在他的院子里开修了一条白色道,以便他在散步的时候不至于摔倒。由于陈寅恪在学术上的地位,他在自己生命最后期,一定会感到充满了痛苦,但他没有让步。他耗巨大心力写作的《柳如是别传》,其目的就是为:“批寻钱柳之篇什于残缺毁坏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焉!”在吴宓和陈寅恪道别的时候,他内心沉重,送给老友一首诗,其中有:暮年一唔非容易,应作生离死别看。 现在重新来看这段故事,陈寅恪对待王国维死的解释以及陈寅恪对对生死的看法是具有深刻意义的,王国维不正是在追求他一生在追求的独立和自由而死的吗。人能为了自由和独立而放弃自己的生命,这让自由和独立的思想更具有说服力。吴宓和陈寅恪相隔多年的会晤,不仅是老朋友的会面,更是建立在对生命理解上的会晤。惺惺相惜如此,这就是做朋友境界。我能理解你,也能理解你的生命。 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公司作为时代文化出版社、时代教育出版社、时代作家出版社、时代文献出版社等出版社的北京总代理,为您的著作出版办理国际标准(ISBN)书号服务手续。《个人出书网》www.grcsw.com\《老人出书网》www.lrcsw.com\《学生出书网》www.xscsw.com\《家族出书风》www.jzcsw.net\《时代文化网》www.sdwhw.net\全国免长话费咨询:400-600-3236
|
上一篇:
时代文化出版社冯逸岚:说说收藏夹的备份
下一篇:
这是112测试
|
|
|
联系我们 |
|
湖北品牌网编辑部 客服QQ:840573529 业务咨询电话:010-52487360 QQ:593634808 投稿、投诉邮箱:lucky.27@126.com
|
|